摘要:目的比較不同時間發(fā)作的癲癇患者睡眠結構的特征.方法選取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就診于山西醫(yī)科大學第-醫(yī)院神經內科門診的癲癇患者88例及年齡、性別與癲癇患者匹配的健康人群80例為研究對象.根據癲癇發(fā)作在-天中時間段的不同將癲癇患者分為3組:夜間發(fā)作組(僅夜間發(fā)作的癲癇患者30例)、白天發(fā)作組(僅白天發(fā)作的癲癇患者30例)、以及混合發(fā)作組(白天和夜間都有發(fā)作的癲癇患者28例),以健康人群(80例)為對照組.各組均于我院神經內科腦電圖室(EEG)行多導睡眠監(jiān)測(PSG).通過多導睡眠圖分析其睡眠參數,比較癲癇組和健康對照組的睡眠結構的不同,進-步比較三組癲癇患者的睡眠結構不同.結果1.癲癇組與健康對照組比較,總睡眠時間明顯縮短(P〈0.05),睡眠效率顯著下降(P〈0.05),睡眠潛伏期、快速眼動睡眠(REM)潛伏期均延長(P均〈0.05),非快速眼動睡眠(NREM)1期、2期及清醒期占總睡眠時間的百分比明顯增加(P均〈0.05),NREM3+4期、REM期占總睡眠時間的百分比明顯減少(P〈0.05).2.夜間發(fā)作組與白天發(fā)作組比較:總睡眠時間明顯減少(P〈0.05),睡眠潛伏期與REM潛伏期延長(P〈0.05),睡眠效率明顯下降(P〈0.05),NREM1期、2期及清醒期占總睡眠時間的百分比明顯增加(P均〈0.05),NREM3+4期、REM期占總睡眠時間的百分比明顯減少(P〈0.05).3.夜間發(fā)作組與混合發(fā)作組相比:睡眠潛伏期與REM潛伏期明顯延長(P〈0.05),NREM1期、2期及清醒期占總睡眠時間的百分比顯著增加(P〈0.05),而總睡眠時間明顯減少(P〈0.05)、睡眠效率顯著(P〈0.05)下降,NREM的3+4期與REM期占總睡眠時間的百分比減少(P〈0.05).4.混合發(fā)作組與白天發(fā)作組比較:總睡眠時間明顯減少(P〈0.05),睡眠效率顯著下降(P〈0.05),NREM1期、2期與清醒期占總睡眠時?
注:因版權方要求,不能公開全文,如需全文,請咨詢雜志社。
中華腦科疾病與康復雜志, 雙月刊,本刊重視學術導向,堅持科學性、學術性、先進性、創(chuàng)新性,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:述評、周圍神經疾患、短篇論著、綜述、病例報告、教學視頻等。于2011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(guī)刊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