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“閩派批評”并非無根之木、無源之水,由地域文化的視角觀之,古代文學批評史上早已形成“閩人善論”的評價。一現(xiàn)今對于“閩派”的定義,無非是兩個標準:一、地域,也就是在福建發(fā)生的各類文學批評,參與者涵納在福建生活工作的本省籍和外省籍的相關人士;二、人,也就是由福建人所作的文學批評,參與者包括所有福建籍的批評家,放寬一些,也可包括祖籍福建的批評家,而不限其所處地域。多數(shù)情況下,人們更傾向于取最大范圍,“閩派”既包括閩地文論也包括閩人文論。
注:因版權方要求,不能公開全文,如需全文,請咨詢雜志社。
學術評論雜志, 雙月刊,本刊重視學術導向,堅持科學性、學術性、先進性、創(chuàng)新性,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:名家立場、課堂新探索與預習、探索與感悟和博客互動、名校與名校長風采、新生代教師檔案、校園敘事、人間世與家教、教學縱橫等。于1981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(guī)刊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