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法國人對南沙群島漁民和地理景觀的認知和記述,源于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對群島的覬覦和侵占。其對島嶼的地貌、植物以及漁民的居住、菜地等內容的記述,在一定意義上再現(xiàn)了當時南沙群島的歷史場景。民國學者以法文資料為基礎,結合中、英文獻,還原了南沙幾個主要島嶼的漁民生息狀況和地理景觀,是我南海主權歷史證據(jù)鏈的重要一環(huán)。'南海仲裁案'在利用法文資料時,因對某些史實把握不清,致使推定出現(xiàn)錯誤。
注:因版權方要求,不能公開全文,如需全文,請咨詢雜志社。
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學報雜志, 雙月刊,本刊重視學術導向,堅持科學性、學術性、先進性、創(chuàng)新性,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:南海研究、黎族研究、當代海南論壇、哲學、文學、教育學等。于1994年經(jīng)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(guī)刊物。